越南的氣候,各地頗不相同,但總的特點是氣溫高,濕度大,風雨多。南部靠近赤道,年溫差很小,最熱的時間為4月,月平均氣溫約29攝氏度;最冷的12月,月平均氣溫也有26攝氏度左右。北方的氣溫變化較大,最熱為7月,月平均氣溫約29攝氏度,最冷為1月,月平均氣溫約15攝氏度,有時也冷至5攝氏度。在山區(qū)和高原地區(qū),有時也冷至0攝氏度以下,但終年不下雪。
越南屬熱帶季風地區(qū),每年7-11月沿海地區(qū)常遭臺風襲擊,雨量充沛,年平均降雨量達1800-2000毫米,南方的一些地區(qū)甚至高達3000-4000毫米。在河內(nèi)地區(qū),全年下雨天數(shù)在150天以上。越南的氣候分為雨季和旱季,每年5-10月為雨季;11-4月為旱季,雨季的降雨量約占全年降雨量的80%。
【物產(chǎn)】
越南是個物產(chǎn)豐富的國家,越南人常以"金山銀海"來形容他們國家的富饒。由于地處熱帶,光照充足,雨量充沛,特別適合糧食作物和經(jīng)濟作物生長。水稻一年兩熟,南方可一年三熟,近年大米出口量保持在每年200-300萬噸,居世界第三。盛產(chǎn)橡膠、甘蔗、咖啡、椰子、生漆、檳榔、腰果。越南出產(chǎn)豐富的熱帶水果,一年四季水果不斷,主要品種有:香蕉、菠蘿、波羅蜜、荔枝、龍眼、柑橘、檸檬、芒果、木瓜、榴蓮、毛丹等。越南森林密布,有諸多珍貴的樹種,藥材和香料出產(chǎn)也很豐富。越南有廣闊的海域,海洋水產(chǎn)十分豐富,盛產(chǎn)魷魚、沙丁魚、鮑魚、沙蟲、海蝦、海蟹、玳瑁等。
【旅游季節(jié)】
越南全年都適宜旅行,但以冬季氣候較為清爽宜人。河內(nèi)、胡志明市及順化地區(qū)最佳旅游季節(jié).是10月至第二年的4月,此期間正值干季和春季,并有越南民族傳統(tǒng)的春節(jié),J,X中可領略到很多傳統(tǒng)風俗,如家家吃粽粑,用五色果品祭祖,在除夕夜燃放爆竹。
【旅行準備】
由于越南平均氣溫全年在20t以上,越南人穿著比較隨意,很少有穿西服打領帶者,人人都穿襯衫,配西褲、涼鞋或皮鞋。到越南旅行,衣著以輕便舒適為主,最好帶上防曬帽、太陽鏡。
攜帶衣物視季節(jié)和前往地區(qū)有所不同。北部地區(qū)夏天以棉質衣服最舒適;冬天溫度會降低到10—15℃,應帶御寒衣物。在胡志明市及南部省份,全年為夏天,只穿單衣,備夏天衣服即可。時差時差比格林尼治時間早7小時,比北京時間晚1小節(jié)日假日。
【營業(yè)辦公時間】
越南實行每周6天工作日、48小時工作制。企事業(yè)單位一般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8小日。
政府機構 上午7:30至下午4:30,星期日休息
銀行 上午8:00至下午3:00,周六下午和星期日休息
餐廳、飯店 一般營業(yè)至 20:00
百貨公司 營業(yè)至22:00左右。一些國營餐廳營業(yè)至20:00
博物館 逢星期一休息。
地理位置
越南位于中南半島東部,陸地面積約為33萬平方公里,北與中國接壤,西與老撾、柬埔寨交界,東部和南部臨南海。海岸線長3260多公里。
越南全國劃分為38個省,3個直轄市。直轄市為河內(nèi)、海防和胡志明市。與我國廣西交界的有3個省,分別是諒山、廣寧(芒街所在。┖透咂。北部的主要城市除了河內(nèi)、海防外,還有下龍(鴻基)、太原、榮市。中部和南部的主要城市有:順化、芽莊、頭頓和胡志明市。
民風民俗
【姓名與稱呼】
越南主體民族——京族的大姓有阮、陳、吳、黎等。與中國人一樣,越南人也是姓在前,名在后,多數(shù)是單姓雙字名,少數(shù)也有單姓單字名。越南人在稱呼中,除了第一人稱較常用中性的“我”(發(fā)音為“堆”)外,第二人稱“你”和第三人稱“他(她介都沒有中性的人稱代詞,通常根據(jù)對方的輩份或身份來稱呼,以表示親熱或尊重。如對父輩的人,第二人稱直接用“大伯”、“大娘”、“叔叔”、“阿姨”等;第三人稱則用“那位大伯”、“那位大娘”等。越南人問候不分“早晚”,也不分“你好”。“再見”,通常都用一聲“召’朝上稱呼來表示。例如見面時說“召同志”是“同志你好”,分別時說“召同志”是“同志再見”。越南人稱呼對方時,一般是稱呼與最后一個名字連用,很少帶姓連名都叫,那樣被認為是不禮貌。如一位名叫阮興強的男子,可根據(jù)他的年齡和親疏程度,稱為“強伯”、“強叔”、“強哥”、“強弟”或“強先生”、“強同志”。
【服飾】
古代時,越南的京族人穿各種套頭的衣服和長裙。到了中世紀,平民穿褐色布衣,官吏穿藍葛衣。到了15世紀后,富者通常穿錦羅沙葛,參加祭掃和宴會時穿紅袍,吏役穿褐色或黑色布衣,官吏們穿青色衣,平民百姓穿赧色粗布衣。法國人進入越南后,平民的衣著開始有了較大變化,婦女穿結紐上衣和褲子。進入現(xiàn)代,越南城市的男子多穿西裝,婦女穿花色窄油長袍。越南婦女的長袍可以說是越南女子的國服,上身束腰,突出身段,使女子顯得啊娜多姿,下擺舒展,開權至腰際,活動方便。特別講究的是,越南婦女穿長袍時,還穿一條黑色或白色的寬腿拖地長褲。越南婦女喜戴項鏈、手閾、戒指,多留披肩長發(fā),或用發(fā)夾束于腦后。
【陽核挪與牙之美]
越南的京人、岱人、泰人、埃迪人都有一種嚼食濱榔的特殊愛好。他們常將按椰擦上一點石灰膏或堿發(fā)放火嘴中咀嚼,使模榔產(chǎn)生化學反應,汁不吞咽,順嘴角流出,嚼到無汁時把渣吐掉。嚼按榔通常是先苦后甜,可刺激神經(jīng),提神醒腦,除積消腫。京人還把擯榔當作信物,無論求婚、請客,均送上一顆擯榔。嚼模榔、染牙是京族的古風,過去男男女女只要到了十七八歲就開始染牙。按照他們的習俗,開始嚼按榔、染牙,便象征已經(jīng)成年可以成親了。從此,這些青年男女便可以自由參加當?shù)嘏e行的任何娛樂聚會,參加對歌,選擇對象。隨著時代的發(fā)展,這種古風已日漸衰微,但在越南農(nóng)村,你依然還可以看見不少老年婦女的牙齒被染得又黑又亮。在他們眼里,保持牙齒潔白如玉是品質不良、作風不正的表現(xiàn),而將牙齒染得又黑又亮才是最美的。
【節(jié)日】
越南也使用陽歷與陰歷,除了國家法定的節(jié)日如元旦、國際勞動節(jié)、國慶節(jié)等外,越南也過清明節(jié)、端午節(jié)、中元節(jié)、中秋節(jié)、重陽節(jié)、春節(jié)等。與中國人一樣,陰歷的春節(jié)是一年之中最盛大的節(jié)日。越南有一句民謠“肥肉姜蔥紅對聯(lián),幡旗爆竹大粽粑。”意思是,春節(jié)到了,要為過節(jié)準備豐盛的肉菜,煮好粽粑,門口貼上大紅對聯(lián),高高的幡旗隨風飄揚,爆竹鳴響。從這句民謠中,可見越南人對春節(jié)的重視程度。在新年與舊年交接之時,越南人也有守歲的習慣。除夕夜,人們通常要睡歌供土兵娛樂,后傳人民間。所謂的軍鼓實際上是一只木桶或洋鐵桶,在村頭立兩根柱子,用麻繩或鋼絲繩將桶繃緊后固定在柱子上,用棍子敲打繩子使其發(fā)出鳴鳴的響聲,男女雙方各站一邊,邊敲邊對歌,笑語歡歌匯集在一起,氣氛歡快熱烈。一些青年男女通過對歌建立感情,確立戀愛關系。
【祖先崇拜】
越南人也和其他東方人一樣,注重孝道。在每一個家庭中,子女孝敬祖父母和父母是不可缺少的意識。對死去的先人,越南人崇拜甚篤,因而對祖先的崇拜信仰十分重視,世代承襲,形成規(guī)模。人們認為,親人雖然死去,但他的靈魂仍然存在,對后人還起著保護和督促作用,主宰人們的一切活動,人間許多災害禍福,都要依靠先靈庇佑與解脫。
越南人每家每戶都沒有神龕、神臺、神位,是敬奉祖先的祭壇,是敬奉祖先神的圣地,任何人不可觸犯,也不能有任何污穢。在城里,由于住處狹窄,祭壇的設法小型多樣。如在墻上釘塊板或使用柜頂作為供奉祖先的祭壇。祭壇中央擺上一個香爐,兩旁是兩根香燭。香爐前擺上用細腰紅漆木盤或塑料。玻璃盤盛放的水果,此外還擺上一對花瓶和若干祭把用的杯碟。在一些家庭的祭壇兩邊還貼有對聯(lián),如“祖宗功德千年盛,子孝孫賢萬代昌”、“福生禮儀家堂盛,祿發(fā)榮華福貴春”等。
越南人視祭把供奉祖先為重大之事,用以感激祖先的養(yǎng)育之思。許多家庭盡管宗教信仰不同,但供奉祖先是不可忽略的。春節(jié)來臨前,必須重新布置祭壇,插上香燭,擺上供品。春節(jié)三天期間,祭壇總是香火擦繞,合家吃團圓飯前,家長和族人都要禱拜。
越南人對祖先的崇拜還表現(xiàn)在忌名上。平時,子孫忌提到祖輩、父輩的名字,如果現(xiàn)實生活中一些名詞與祖輩、父輩的名字相重,要回避或用同義詞代替。孩子小的時候,父母不讓其知道先祖的名字,以防孩子亂喊,對先祖不敬。如果被別人指著先祖的名字奚落或辱罵,被奚落或被辱罵者會認為是受了奇恥大辱,會激起深仇大很。近年來,忌名在城市已少見,但在農(nóng)村,這一習俗仍保持。
除了崇拜祖先,古代越南人普遍迷信城隍、占卜、星相、風水、精靈等。一切自然物和自然現(xiàn)象,如河流、湖泊、高山、大樹、野獸、刮風下雨等,在他們的心目中,都有精靈寄寓其中,應當供奉祭掃,以求祛災降福。如在河內(nèi)棟多郡的金蓮村,至今還保存著一塊立于 1510年的高山大王神碑銘。在農(nóng)村,通常供奉的有土地神、榕樹神、蛇神、老虎神以及村里的中心石。中心板等。人們在老虎經(jīng)常出沒的地方祭把它,而且言談舉止中不能冒犯它,低聲稱它為“山大王”。如遇上老虎,不但不能打死它,還要供奉上各種祭品。古代越南人普遍崇拜四季常青、枝繁葉茂的古樹,他們認為這些長期經(jīng)受狂風暴雨、雷電襲擊的大樹能存活下來,樹下必定有神靈,因此經(jīng)常有人在樹陰下,尤其在榕樹下擺設香案或在樹旁空地建蓋廟宇,風水先生和占卜者也常聚集于此。
【宗教信仰】
從公元前111年中國的西漢時代起,儒教、佛教、道教開始從中國傳入越南,對越南人的意識形態(tài)起了很大的影響。從中國傳入的佛教為大乘佛教,越南人稱為“北宗”。此外還有部分越南人信仰小乘佛教,并稱之為“南宗”,從泰國和柬埔寨傳入。信教的越南人中,信仰佛教的占比例最大,其中又以信大乘佛教者居多,各地寺廟不少。佛教徒忌殺生,講因果報應。重大節(jié)日、個人生日一般都要到佛寺去拜佛,獻禮,聽和尚誦經(jīng)。
天主教傳入越南約有500多年歷史。歷世紀初,西方傳教士開始到越南傳教,但遭到官方的禁止。最 早到越南傳教的是奧德雷科·巴德諾和弗朗西斯·沙維爾兩位法國傳教士。法屬時期,天主教在越南取得了合法地位,迅速發(fā)展。到了1966年,越南南北兩地已有教區(qū)11處,天主教信徒300萬人;浇淘谠侥弦灿胁簧傩磐,主要分布在河內(nèi)、海防、河西、承天、廣南現(xiàn)港、波萊古、平順等地;浇虨樘熘鹘谭至殉鰜淼男陆膛桑瑐魅朐侥现徊贿^近百年的歷史,在越南稱為“福音”。1893年基督教牧師大衛(wèi)·羅拉漢到西貢傳教,隨后陸續(xù)有牧師到越南傳教,但遭法國殖民當局的禁止。直到1920年,基督教才在越南立住腳跟。
越南南部的西寧、迪石等地的京族農(nóng)民大部分信仰高臺教,該教的全稱為“大道三期普渡高臺教”,為吳文昭、黎文忠于1926年創(chuàng)立。該教將佛教、天主教、基督教、道教、儒教探合在一起,信奉孔子(人道)、姜太公(神道)、耶酥(圣道)、釋跡(佛道)。高臺教信徒可以供奉祖宗,但不能供草,不能使用紙馬,要忌殺生、忌貪欲、忌葷、忌色、忌粗口,每日6點、12點、18點、24點要焚香誦經(jīng)。
在越南南部的安江、同塔梅、河仙、東川等地,有不少人加入和好教。該教為佛教的變體,由越南人黃富楚創(chuàng)立于1939年,因黃富楚居住的村子名為“和好村”,故以此取名,其含義為孝和交好。與佛教一樣,該教也講慈悲。博愛、大同和因果報應,信徒多為農(nóng)民,又被稱為“農(nóng)民佛教”。和好教設僧侶,但不建寺廟,用一塊紅布代替神佛的圖像,信徒早晚供佛兩次,供品為鮮花和清水,鮮花代表堅貞,清水代表純潔。
推薦越南相關簽證:
1、越南簽證
2、越南商務簽證
3、越南旅游簽證 |